9)组内培训过程。
集成测试过程: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设计-集成测试实现-集成测试执行。
6、质量的八大特性是什么?各种特性的定义?
1)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达到它的设计规范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2)性能:在规定条件下,实现软件功能所需的响应时间和计算机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和数据吞吐量)的使用程度
3)可靠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软件能够正常维持其工作的能力,在出现一些错误操作时,软件可以具有容错性,如果软件意外退出,重新启动后可以恢复最近的软件数据
4)安全性:为了防止意外或人为的破坏,软件应具备的自身保护能力
5)使用性:用户在理解、学习和操作软件的过程中的付出的努力的难易程度
6)维护性:软件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运行故障或者扩展新功能和性能,软件系统是否具有可分析性和良好的扩展性,重新设计后的软件的稳定性和可测试性
7)移植性:软件从现有运行平台向另一个运行平台过度的适应程度和平台可替换性
8)重用性: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
7、系统测试计划是否需要同行审批,为什么
需要,系统测试计划属于项目阶段性关键文档,因此需要评审。
8、软件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可靠性、安全性、性能、易用性、外观、稳定性
9、系统测试包含哪些方面?
1.恢复测试、2.安全测试、3.强度测试、4.性能测试
10、区别阶段评审的与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目的:发现小规模工作产品的错误,只要是找错误;
阶段评审目的:评审模块阶段作品的正确性可行性及完整性
同行评审人数:3-7人人员必须经过同行评审会议的培训,由SQA指导
阶段评审人数:5人左右评审人必须是专家具有系统评审资格
同行评审内容:内容小一般文档40页,代码行
阶段评审内容:内容多,主要看重点
同行评审时间:一小部分工作产品完成
阶段评审时间:通常是设置在关键路径的时间点上!
11、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1.用例全部执行。2.覆盖率达到标准。3.缺陷率达到标准。4.其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12、制定测试计划之前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1)软件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同意这个测试计划过程吗?
2)测试的是什么产品?是新程序还是维护升级的?是独立程序还是由多个小程序组成的?
3)产品的质量目标是什么?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必须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13、请详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只是列出一个测试用例思考的方向,具体设计靠经验)
①黑盒测试用例根据业务需求说明书来设计,分为:
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逻辑覆盖法
②白盒测试用例通过研究代码与程序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静态测试:通过静态的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测试代码编写的规范性
-测试界面
-测试相关需求说明和用户手册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动态测试:通过路径和分支测试。测试用例主要根据以下六种覆盖测试方法设计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
14、比较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的区别
负载测试:在一定的工作负荷下,系统的负荷及响应时间。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最终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系统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的测试。
强度测试:又称疲劳强度测试,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一定负荷条件下,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系统连续运行给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目的是通过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如最大并发用户数、数据库记录数等),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没有出现任何软件故障或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行。容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容量测试的目的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容量测试是面向数据的,并且目的是显示系统可以处理目标内确定的数据容量。
压力测试: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将处于崩溃状态,以此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11、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1.用例全部执行。2.覆盖率达到标准。3.缺陷率达到标准。4.其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12、制定测试计划之前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1)软件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同意这个测试计划过程吗?
2)测试的是什么产品?是新程序还是维护升级的?是独立程序还是由多个小程序组成的?
3)产品的质量目标是什么?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必须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13、请详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只是列出一个测试用例思考的方向,具体设计靠经验)
①黑盒测试用例根据业务需求说明书来设计,分为:
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逻辑覆盖法
②白盒测试用例通过研究代码与程序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静态测试:通过静态的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测试代码编写的规范性
-测试界面
-测试相关需求说明和用户手册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动态测试:通过路径和分支测试。测试用例主要根据以下六种覆盖测试方法设计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
14、比较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的区别
负载测试:在一定的工作负荷下,系统的负荷及响应时间。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最终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系统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的测试。
强度测试:又称疲劳强度测试,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一定负荷条件下,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系统连续运行给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目的是通过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如最大并发用户数、数据库记录数等),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没有出现任何软件故障或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行。容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容量测试的目的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容量测试是面向数据的,并且目的是显示系统可以处理目标内确定的数据容量。
压力测试: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将处于崩溃状态,以此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15、测试人员需要何时参加需求分析?
如果条件允许,原则上来说是越早介入需求分析越好。因为测试人员对需求理解越深刻,对测试工作的开展越有利,可以尽早的确定测试思路,减少与开发人员的交互,减少对需求理解上的偏差。
16、软件的缺陷等级应如何划分?
严重: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2.死循环3.数据库发生死锁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5.功能错误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7.数据通讯错误。
较严重:1.程序错误2.程序接口错误3.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一般性: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5.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建议:1.界面不规范2.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3.输入输出不规范4.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5.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6.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17、你自认为测试的优势在哪里?
优势在于我对测试坚定不移的信心和热情,虽然经验还不够,但测试需要的基本技能我有信心在工作中得以发挥。
18、你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个bug,但是开发经理认为这不是一个bug,你应该怎样解决。
1)如果不是错误则应该主动承认不是缺陷。
2)如果是需求不明确的则应和开发加强沟通补充需求。
3)如果和开发争论不休应该邀请上级判断。
19、您认为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1)明确测试的目标,增强测试计划的实用性
2)坚持“5W”规则,明确内容与过程
3)采用评审和更新机制,保证测试计划满足实际需求
4)分别创建测试计划与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