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往期文章我们已经介绍了前期性能测试阶段的准备,中间性能测试工具的选型和执行,本文介绍性能测试方案最后一部分性能分析与调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与调优是性能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不同的软件系统,不同的性能指标,结果分析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系统的瓶颈
性能测试调优需要先发现瓶颈,那么系统一般会存在哪些瓶颈,下面按照先后顺序逐一介绍。
1.硬件上的性能瓶颈:
一般指的是CPU、内存、磁盘I/O方面的问题,分为服务器硬件瓶颈、网络瓶颈(对局域网可以不考虑)、服务器操作系统瓶颈(参数配置)、中间件瓶颈(参数配置、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应用瓶颈(SQL语句、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算法等)。
2.应用软件上的性能瓶颈:
一般指的是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应用软件,还包括数据库系统。
例如:中间件weblogic平台上配置的JDBC连接池的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的瓶颈。
3.应用程序上的性能瓶颈:
一般指的是开发人员新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
例如,程序架构规划不合理,程序本身设计有问题(串行处理、请求的处理线程不够),造成系统在大量用户访问时性能低下而造成的瓶颈。
4.操作系统上的性能瓶颈:
一般指的是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
例如,在进行性能测试,出现物理内存不足时,虚拟内存设置也不合理,虚拟内存的交换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行为的响应时间大大增加,这时认为操作系统上出现性能瓶颈。
5.网络设备上的性能瓶颈:
一般指的是防火墙、动态负载均衡器、交换机等设备。
例如,在动态负载均衡器上设置了动态分发负载的机制,当发现某个应用服务器上的硬件资源已经到达极限时,动态负载均衡器将后续的交易请求发送到其他负载较轻的应用服务器上。在测试时发现,动态负载均衡器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时可以认为网络瓶颈。
性能测试出现的原因及其定位十分复杂,以上只是总结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特性,实际的性能测试分析,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测试目的,不同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