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一个真正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复制链接]

1#

最近空余时间还是挺多的,所以必须对以前的职业有一个总结。那么本篇讨论的是什么呢?是一个真正的测试。那么期望是能写下这类文章,这也是那些年我走过的路纯粹是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论一个真正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自动化在项目中的应用


  ●性能专项在项目中的应用


  

01、半个产品、半个开发


  有人觉得这个标题有点讽刺,真正的测试?,难道我们不是真正的测试,平常做的都不是测试的工作吗?其实不肯定也不否定,但这是一个包含关系,如果只是评审+用例编写执行,那么确实不是一个真正的测试。


  正如标题那样,我认为真正的测试=“半个产品+半个开发”。


  半个产品,主要体现在理解这个需求为什么要做?其核心价值在哪里?吸引用户的特点是什么?意味着在评审阶段,你除了帮助完善功能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需求对于用户有什么价值,你是用户你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不能简单的走完流程就可以了,比如一个播放视频类应用,多样性流畅度简易性快速性等这是在评审之后可以总结出来的,那么抱着这个价值点,围绕这我们的整个测试流程,往往能够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还是播放类应用,在我了解个特性后,在测试过程中我会更加留意播放方面的性能,以及兼容性,在我设计测试方案的时候就会标明这几个测试重点,以便我自己或者组员能够在测试过程中多加留意这部分的测试点,然后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会提高优先级和覆盖率。可以发现,测试有了测重点。


  半个开发,其实个人认为这是偏向于灰盒测试了,体现在一个需求,你除了要明确这个需求的业务逻辑,其代码逻辑(数据流逻辑)也是需要知道的,从后台获取的json数据结构到客户端展示再到存储至本地数据,这一个流向,都是需要去了解并测试的(这部分参照之前写的测试分析文章),所以测试验证的不仅仅是功能层面的东西,还是内部的具体实现(当然,具体到类方法的测试那是测试开发的职能,不关咱测试的事),我们要保证的,就是这一阶段数据的正确性和容错性。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从内部发现缺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大概定位到问题出在哪,在出问题面对boss的质疑能够把责任丢给开发,哦不,是更好的解决问题。


  那么半个开发还体现在对工具效率的提升上,能够通过小脚本,小框架去提升测试效率,这要求对于基本的语言要求是必须的,大公司面试的某一轮考研的就是你的代码能力,所以测试还是半个开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滴。


  

02、职能范围


  ●评审


  ●测试方案的确立


  ●用例的编写维护


  ●技术点的分享


  ●BUG提交和总结


  ●输出测试报告


  ●集成测试


  ●发布版本


  ●论坛/其他渠道收集反馈


  ●服务器性能测试


  ●APP性能测试


  ●网页前端性能


  ●编写自动化脚本


  ●(暂时想到这么多,嘿)


  

03、日常的工作流程


  至少是我,在刚接触测试的时候,除了完成领导的任务(主要是看需求,写用例,执行并回归)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能做事情还有很多,只是没被安排(咳咳,我可不是说我第一份工作的领导不好),好其实是没有意识去提高而已。


  其实就现在而言,我目前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当然是以一个版本迭代为周期)/p>


  评审新需求,记录关键点–编写测试点(用例)–测试之前向开发了解部分实现–执行测试(翻阅代码,查看主逻辑走向可选)–提交BUG–回归BUG(查看BUG代码改动)–新需求的性能评估(可选)–发布前的系统测试(结合自动化)–发布–自动化用例的补充(可选)–业务逻辑总结归总–休息


  那么基本流程就是这样了,那么可以看到一隔项目组的正真的测试人员,是要完成这么多工作的,所以这也是用来区分手工的外包人员和正式员工的区别,外包怎么样,大家都知道。


  补充:


  窃取某个大神的关于时间安排


  时间工作内容


  30%评审用例维护等准备以及后期工作


  20%执行测试用例,BUG回归


  50%自动化新技术学习,引入!

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