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软件测试之缺陷报告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缺陷?

总的来说就是软件系统不满足用户需求,功能实现错误,功能实现遗漏,功能实现多余,测试人员认为难以理解,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

缺陷报告

测试缺陷报告也叫BUG单,在执行测试用例时,发现软件缺陷之后就需要输出此文档,属于测试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会用缺陷管理工具如禅道、JIRA、bugfree等进行BUG的追踪和管理。

缺陷产生的原因?

系统架构设计引起的错误,开发编码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需求等文档描述不准确,软件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等引起的。

发现缺陷后怎么做?

发现缺陷后一般要先分析缺陷,排除干扰因素,确认复现缺陷的准确步骤,记录缺陷产生的环境和条件等,最后输出缺陷报告。

缺陷报告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缺陷ID:唯一标识缺陷的字段,一般缺陷管理工具自动分配。

标题:简短、准确,提供缺陷的本质信息,尽量使用关键词,便于搜索。

所属版本:发现缺陷的版本,便于开发定位问题以及版本缺陷数量统计。

所属模块:缺陷所在功能或业务模块。

前置条件:指明使用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等。

复现步骤:一个步骤一个操作并进行编号。

预期结果:需求或用例中需要实现的描述。

缺陷状态:缺陷的活动状态。

新提交的(New)

已分配的(Assigned)

待解决的(Open)

已修改的(Fixed)

问题未解决的(Reopened)

已归档的(Closed)

缺陷的严重程度:

urgent:致命错误,死机、丢失数据,数据溢出错误

high:严重错误,较大的功能问题。

Medium:一般的错误,不影响基本功能的使用。

Low:界面美观等等比较小的问题。

Advise:优化建议的问题。

缺陷修复优先级:

P1:尽快(或立刻)修正;

P2:版本周期结束前必须修正;

P3:如果时间允许就修正;

P4:低优先级;

P5:在将来的某个版本修正也可以。

这些是bug单比较重要的部分,当然还有其他部分,如发现人、发现时间、指派给等,一般公司都会有具体的模板和要求,不同的缺陷管理工具对于缺陷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定义略有不同。

案例如下:

缺陷生命周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