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家贫自卑又内向,从此自信再难回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老家房屋地下室的垃圾堆里看到了初中时的成绩单,还有小学、初中毕业证等旧资料。在厚厚的尘土和老鼠啃食的碎末掩盖下,仍然可以看到我小学时的照片。我突然一惊,这些资料怎么会跑到垃圾堆里。对我如此重要的东西,居然被当垃圾扔掉,这一定是母亲不认识文字的结果。我立即捡起来,用湿纸巾一页一页地将尘土擦洗干净,但还是有些地方被老鼠啃食残缺,非常可惜。这些旧资料的价值不在于他的作用有多大,而在于他承载了我的岁月记忆。
在一份成绩单里面,我看到了初中班主任给我写的年终评语:“该生聪明勤奋,回答问题反应速度快,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希望来年保持成绩,身体长得胖胖的”。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所有老师、同学、朋友,对我的印象都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这也许是基因决定的,现在已经走出社会了,但不爱说话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百分之七十取决于遗传基因,百分之三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我的性格和母亲极为相似,都不喜欢热闹,没有重要事情绝不窜门走亲访友,从不主动参与人际交往。一个西藏的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你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也喜欢交朋友。但就是没有事情从来不主动联系任何人,哪怕是无聊喝茶聊天也好,除非别人主动约你”。知我者,竟然是这个不常联系的老朋友。
我的这种性格,自己都无法评价,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源自内心的自卑。这算是我的自我爆料吧,也不怕大家笑话。极端贫穷的家庭条件,母亲固执的教育方式,长期大深山的生长环境,都是我产生自卑心里的原因。自卑心里是根深蒂固的,也很难在后天改变。
所谓自卑,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种心情沮丧、惭愧羞怯、畏缩不前、低人一等的情感体验。
分析产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有这些方面。一是身体的缺陷。对比身边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我一直都是最丑的。一般来说,长相丑陋的人,往往人群中一站,就会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第二方面是智商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方面,比如学习打游戏、玩扑克、麻将等,与别人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感觉智商为零,更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等。另外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学生时代,身边的男同学都很受女同学喜欢,特别是初中时,有个同学长相特别丑,但是班里的女同学几乎都围着他转,每天看着他们嬉笑打闹开心的样子,感觉心里受到一千点伤害,在这方面也会觉得自己很失落。
自卑是与他人比较中的产物。有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拿某个方面的失败去比别人某些方面的成功,这样比来比去,就会感到痛苦,就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就会使自己灰心丧气,这就是哲学家斯宾塞所说的自卑:“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自卑的产生与比较的方法有关,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就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其实,比较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因此,与人相比,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既要比优点也要比缺点,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既要跟“上”比,又要跟“下”比,对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这样就可以提高信心:我这个方面比不过你,你那个方面却比不过我,我比上不足,却比下有余。更何况,世界上的有些事情根本就不好比,不可比,只要发挥我长,克服我短,积极开发自己的优势资源,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如果从小就经常受到父母过多地指责,求学中经常遭受老师过分批评,容易引发失败感而产生自卑的,还与不良情绪的感染有关,如果父母有自卑情绪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影响子女情绪也带上自卑的色彩。
这些大道理谁都懂,但具体做起来又有谁能知行合一。网络上流行一句话,“穷养儿子富养女”,意思是从小要让儿子多吃苦锻炼,学会独立担当。这种看似理想的教育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不认为这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有些情况也适得其反,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其结果并不朝着人们的意愿发展。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观点看似正确,也只能培养人的野心和做事的决心,承受过多的磨难只能让人的心智发生扭曲,最终培养出来的都是野心家和阴谋家,要真正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还要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若是过于艰辛贫苦,一方面可以锻炼其独立性格,另一方面又会导致其产生极度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发展,从而影响一生的命运。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家庭条件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比较放纵溺爱,其子女的性格必定狂放不羁,目空一切;家庭贫寒,父母教育严厉的,其子女性格必定胆怯懦弱,自卑内向,甚至激发出人类两面性中奴性的阴暗面。
每个人的性格基本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塑造定型了,成年后性格发生较大转变的屈指可数。一个人若在幼年时期形成自卑心理,将对其命运造成重大影响。我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至今仍无法改变内向孤僻、不善交流的性格,前途受限,命运堪忧。
我六岁读幼儿园,那时的幼儿园称为“学前班”,一个小学就仅此一个班,学时为一年,第二年成绩合格就可以顺利进入一年级。我读书的学校距离我家房子三百米左右,第一次进入学校是姐姐带我去报名,她帮我办理报名手续,再到学工处领取书本,领我到班主任家中与班主任认识。
学前班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课,班主任是教语文的一个女老师,中年妇女,面相严肃。上第一堂课时,她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她叫张政淑,是邻近的青杠塘镇野茶村人。野茶村在临近村镇中是最重视教育的地方,很多家庭都是书香门第,培养了数量可观的教师队伍,有的家庭连续几代人都从事教育事业。经我细心观察发现,在太白镇小学和中学的教师队伍中,差不多百分之九十都是来自青杠塘镇野茶村,在绥阳县所有的乡镇中,青杠塘镇野茶村这个小地方出来的教师和公务员占了很大比例。太白镇是绥阳县最偏远的乡镇,交通闭塞的地理隔离环境使当地群众难有开拓眼界的机会,当然就不会对教育的重要性有太多认识。
地缘关系的重要性在这里闲聊一下,我们将目光放到遵义范围,遵义的桐梓县和习水县,因为靠近重庆和四川边界,更接近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圈,受川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这两个县的人走出去学文化、闯世界的机会比内陆山区要方便得多。所以,贵州遵义地区的历史及近代名人大多出自桐梓县和习水县。
我的学生时代,从小学算起直到大学为止,一直都是班级里同龄人中的“大块头”,因此,教室里的最后一排座位几乎就是为我量身定做。学校报到后的第一天一般不用上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班主任,认识自己的教室和座位,其次是小朋友们相互认识。教室里的座位是两人一桌自由组合,到教室后,小伙伴们都兴高采烈地争抢自己满意的座位,有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成功“占座”。争抢这种行为是人类长期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荀子说过,“人性本恶,其善伪也”,人的天性就是邪恶霸道,比如,一对双胞胎婴儿在哺乳期,其中一个婴儿会吃着一个奶然后再霸占一个奶,不让另一个婴儿吃,婴儿是没有思考能力的,只是本性驱使。只要你乐于观察,争抢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我天性比较平和,也比较谦让,本能中就没有和别人抢东西的习惯(说直白了就是比别人傻一点,农村话就是老实人,谁家父母生到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气得撞墙),待别人把好的位置抢完时,剩下我一个人在教室后面站着发呆。
在父母以及邻居眼中,我的小伙伴阳同学一直都比我“机灵”,现在我们都长大成人了他还是比我强得多,家庭事业也比我成功。实践证明,机灵的孩子就是比老实的孩子有出息。在全班同学抢座位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抢到了最前面第一排的座位,因为他的堂姐在他身边保驾护航,帮他抢占了座位。一张桌子可以坐两个人,他堂姐把空座位留着,打算找个看着顺眼、家庭条件不错的小伙伴和他坐一桌。
当我还在为找不到座位发呆时,看到阳同学那里还有空座位,于是我就上去坐了下来,阳同学也喜欢我和他坐一起,因为我们家是邻居,进入学校前也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这时,阳同学的堂姐出去一趟后又回到教室,她看见空座位被我占了,气急败坏地抓住我的衣领,一把将我拧到教室后面的空地,狠狠的摔在地上,并放出狠话:“你要是再敢和我家弟弟坐一起,小心我弄死你,看你全身上下破破烂烂的像叫花子(乞丐)一样,身上黑得像挖煤的人,你也配和我弟弟坐一起?”我怒目圆睁,狠狠地盯着她,心想,虽然现在打不过你,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收拾你。第一次被人这样侮辱后,在我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开学第一天,每个小朋友都精心打扮了一番,家长们很细致地给小孩换了新衣服,洗了头发和脸蛋。我没有新衣服,母亲把大人穿过的衣服裁剪后缝补给我做了衣服,到处打满补丁穿起来很像小乞丐。我患有鱼鳞病,皮肤漆黑,加上小孩没有人管理,从来不洗澡,皮肤更是黑得发亮。很多年来都被人笑话为“挖煤匠”。因为贫穷和漆黑的皮肤造成我严重的自卑心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害怕别人揭穿我的丑态,总感觉人群中有无数异样的目光瞄着我,从此,自卑之心在萌芽,并很快占据了我内心世界的全部,像梦魇一样无法战胜。
一个人自卑的产生,与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性格过于内向的人就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那些气量小的人比气量大的人容易自卑;胆子小的人比胆子大的人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人比开朗的人容易形成自卑。
产生自卑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是容貌的自卑;二是能力的自卑。不管是容貌的自卑还是能力的自卑,都是心理上的一种负性的自我暗示,这种负性暗示就是认为自己不行。一个人一旦认为自己不行,自卑感就会悄然而生,自卑的痛苦和折磨就会使人的心灵不得安宁。一个长期被自卑情绪折磨的人,在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的同时,更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这就容易形成多愁善感敏感多疑,使自己的胆子越来越小,疑心越来越大,至形成封闭孤僻的性格特征,导致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
为自己的容貌而自卑其实大可不必。印度的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你可以用外在的美来对待一朵鲜花和一只蝴蝶,却不可以用它来判断一个人。”哲学里也有这样一句行话: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认为某个人美还是不美,是有很大的情感成分的,对自己认为可爱的心上人,不管其服饰是高贵还是平俗,不管其外貌是美如天仙还是相貌平平,也不论其家境贫穷还是富有,他都能做到心理上的接纳,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只要你留意身边那些熟悉的人或你看到的许多不熟悉的人,不管身材是高是矮,体质是胖是瘦,皮肤是白是黑,外貌不般配的夫妻或恋人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容貌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其实,好的容貌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张人际间较易获得通过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既可以使你获得幸运。明白了上述道理,一个人就大可不必为相貌平平而自卑。
为自己的能力而自卑更没有必要。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一个人不大可能方方面面都出类拔萃,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你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你就不会自叹不如。一个管理学大师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庸才,只有没有找对地方的人才。更何况,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不是绝对的和静止不动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拼搏,只要你坚持不懈地顽强奋斗,任何能力都可以长进,都可以提高,都可以有使他人刮目相看的可能。
有人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容貌不是一张信用卡,仅靠一张漂亮的脸蛋是不能在取款机上刷出金钱的。但能力却可以成为一张信用卡,只要你不自卑,只要你有自信心,只要你时时处处不断增进自己谋生的技能,能力这张信用卡就能刷出金钱、财富和生活中的任何美好事物。当然,这要以克服自卑,努力自强为前提。加油吧,相信终有走出自卑的那一天。